两岸冷链领“鲜”一步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现代化农业建设,文件中指出,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冷库建设即将迎来新一轮建设、改造高潮。什么样的冷库是国家扶持的方向呢,小编梳理了近期国家发布的一些政策,从这些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国家对冷库的发展、建设给出了明确指导方向。
一、冷库追溯信息体系
【中国制冷网】近年来,福建厦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约22.7%。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厦门市的主要优势和特色集中体现在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上,其已经成为对台经贸的重要口岸。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冷链物流需求逐年增大,冷链产品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面对市场上各种关于肉食、水产品、蔬菜流通的标准,还有冷冻食品标准、易腐食品标准等,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再加上地方标准,各有各的标准,真让人疲于应对。”一家厦门市的物流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冷链产业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追求各自的短期利益,相互压价竞争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冷链产品物流管理失控,不利于整个冷链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冷链物流装备不足、管理机制欠缺等因素外,标准缺失、标准滞后、标准技术指标不协调、两岸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生效,两岸包括鲜活农产品以及其他冷链产品在内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多。2011年,厦门市被商务部和国台办确定为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构建区域性先进的城市城际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航空冷链物流中转中心,厦门市将大力推进闽台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建立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冷链应用服务网络平台,致力将福建打造成两岸生鲜食品和精准物流对接的主要通道。建立起标准、监管、技术等一整套框架体系已成为厦门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了更加科学地推动两岸食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引进台湾冷链物流产业先进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以建立完善食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为目标,以推进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两岸共通标准的研制和实施为主线,进一步夯实两岸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基础,提升两岸食品冷链物流产业的竞争力。落户在厦门市的两岸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组,将着重制定实用、可执行的节能高效关键硬件标准和冷链食品储、运、销的作业规范流程。同时,重视运营和管理,注重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这是厦门市质监局落实“质量强市”战略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大刀阔斧的行业整顿,标志着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
根据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厦门市质监局成立两岸食品冷链物流联合工作小组,加强两岸在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主要进行两岸共通标准的研究,从台湾出口大陆较多的果蔬入手,探索建立两岸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共通标准,像《莲雾冷藏保鲜技术规范》等,从而实现两岸食品冷链物流标准的互认互通。在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充分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优先制定一批食品冷链物流实际工作中急需的标准,如《冷链食品销售温度控制通则》、《冻干设备技术规范》等,结合做好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促进食品冷链物流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构建全方位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满足两岸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和政府对标准信息服务的需求。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共同需要的项目研究,争取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积极拓展合作空间。目前,厦门的广大消费者已经逐渐认可了冷链体系,形成了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受市场的推动,为了充分保障冷链过程不断链,帮助树立新的成本观念,厦门市质监局还定期为食品冷链相关企业举办标准化知识培训,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推动标准实施,从而拉动整个冷链产业向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以试点为契机,市场的驱动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厦门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化。该市先后与台湾取得在冷链物流园区规划、先进冷库设计、信息化系统建置、运营模式创新、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的合作,签署了7个落地项目,引入台湾资金约1.3亿元。此外,万翔冷链物流中心、源香食品物流园等一批厦门大型重点冷链物流项目的实施和建成投产,将有望成为福建地区乃至中国冷链发展的新标杆。
上一主题:新疆3年内将大规模建烘干房及冷藏库促农民增收 |